今天的汽車資訊又來給各位車友朋友們帶來了啊。
本期問題:正值盛夏,車子經常被暴曬一整天,有什麼好的防曬方法?
小編今天就來實際測試一下
玻璃防曬膜、遮陽車衣、擋風玻璃遮陽傘
這3種不同的遮陽方法
各自有什麼優劣!
為了這次實驗,我前一晚就把參與試驗的3輛車停在了一起。
3輛車中路虎已經貼了擋風玻璃防曬膜。
而馬自達6和老吉普,都是沒有貼過擋風玻璃防曬膜的。
並且我為了盡可能的保證測試的準確性。
提前用黑衣服把每輛車除擋風玻璃之外的玻璃都遮擋上了。
這樣基本上每輛車車內的熱源,就都來自于擋風玻璃了;
我所在的位置,室外溫度大約為33℃。
上午10點左右,太陽剛剛照射到擋風玻璃時。
我記錄了防曬施工前,3輛車車內的溫度。
記錄完防曬前的溫度後。
我先把擋風玻璃遮陽車衣套在了馬6上。
然後在老吉普車內撐起擋風玻璃遮陽傘。
因為路虎原本就已經貼有防曬膜了,所以三輛試驗車就準備完畢了;
接著我讓3輛車在太陽底下曬了5分鐘。
模擬在路邊臨時停靠的情景。
然後再次測量溫度,看車內溫度上升了多少!
從測量的溫度來看,3種遮陽方法短時間內遮陽效果基本差不多。
如果車子在太陽下只是短時間停靠,即便是完全透明的防曬膜,防曬效果和完全遮擋住玻璃的車衣、以及遮陽傘是一樣的效果!
接著我讓這三輛車繼續曬!曬一天!
以此來模擬在露天停車場停放一天,看車內溫度會上升到多少。
說實話,我只在太陽下站了一會,就已經感覺很熱了!
為了讓大家更加直觀的感受到車內的溫度。
我斥钜資買了3塊巧克力,分別放在每輛車的中控台上面。
看看在太陽下曬一天后,巧克力會不會融化!
趁著等待的間隙,我想給大家看一下車內的透光情況。
這裡也順便驗證一下網上有些賣防曬膜商家的說法。
他們說只要用防曬膜隔絕了紅外線和紫外線,就能夠有效降低車內的溫度。
但是我個人覺得汽車在大太陽下暴曬,車內之所以會很熱的原因。
是因為儀錶台在暴曬之後,吸收了太多的熱量造成的。
因為太陽光是44%的可見光+53%的紅外線+3%的紫外線組成。
所以車內熱量的來源,我覺得僅僅隔絕紫外線和紅外線是不夠的。
因為44%的可見光其實也可以轉化成熱量。
而現在3輛車的3種防曬方式,其實是2種不同的防曬邏輯;
防曬膜號稱能隔絕90%以上的紫外線和紅外線,但是隔絕不了可見光。
而遮陽車衣和遮陽傘主要就是隔絕可見光。
所以可以看到路虎的防曬膜是完全透明的,毫無遮光可言。
馬自達6的遮陽車衣雖然直接擋住了大部分可見光,但還是透了一些光進來。
吉普上的遮陽傘看起單薄,但遮光效果好得出奇,從車內看擋風玻璃幾乎是全黑狀態。
經過一天的漫長等待後,太陽終于下山了。
3台車已經在暴曬一整天,再來測量車內的溫度看看是多少!
很明顯用防曬膜的路虎曬了一天后,手根本握不住方向盤...
並且由于路虎是台准新車,明顯能聞到車內有一股塑膠被烤過的味道。
然後我順便測了一下甲醛含量,很尷尬,直接嚴重超標了...
而用了遮陽車衣的馬自達6,車內溫度還勉強能接受。
由于是一輛老車,所以基本上車內也沒啥甲醛含量了,被曬了一天也沒啥味道;
最後用遮陽傘的老吉普車內溫度,是3輛車裡最低的!
同樣由于是老車的緣故,車內也沒有什麼異味,更不存在甲醛超標的情況。
接著再來看看3塊巧克力的融化情況!
3塊巧克力放在一起一對比,很明顯就看出差別了!
路虎車內的巧克力是融化得最嚴重,幾乎成了膠狀。
馬自達車內的巧克力融化就要好一點,巧克力的形狀還在。
吉普車內的巧克力融化情況,要比馬自達車內的巧克力融化嚴重一點。
3種遮陽方案優劣對比:
短時間防曬效果:
3種防曬方式防曬效果基本差不多,車內溫度相差不大;
長時間防曬效果:
遮陽膜幾乎沒有作用,而遮陽車衣和擋風玻璃遮陽傘都有明顯效果。
說明要長時間防曬,僅僅隔絕紫外線和紅外線是不夠的,可見光也要隔絕才行;
可操作性:
遮陽膜一次施工就不用管了,所以某種意義來說挺方便的。
遮陽車衣需要車主自己操作,而且每次使用還是比較繁瑣的。
一個人展開和收納都需要頂著大太陽2、3分鐘才能完成,這個過程就非常難受...
而遮陽傘的操作就比較簡單了。
在車內直接把傘撐開擋住擋風玻璃就行了,10秒鐘不要就能完成展開和收納。
測試總結:
自己動手擋風玻璃遮陽傘要比遮陽車衣靠譜的多。
如果不考慮防曬效果,防曬膜的可操作性最簡單。
因為只需要一次施工,後面就不用管它了;
但如果你的車夏天會長時間的被暴曬。
最簡單有效操作性高的防曬方法,就是在全部車窗都貼上最深顏色的防曬膜。
然後擋風玻璃上使用這種遮陽傘就行。
讓車內保持一個「黑箱」狀態,最大限度的隔絕光線!
大家覺得這個方法可以做好車子的防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