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 開車是個技術活。不僅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還要提前預判路況是否堵車,如何規劃路線更省時間。
當然,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開車上路難免會遇到一些碰碰撞撞的。有些小刮碰滋當破財免災了,但是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道路設施卻能危及到駕駛員的生命,就比如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聊的這個 道路護欄。我們在日常行車中,經常會遇到分隔對向車道的護欄。對此小編的一位交警朋友提醒我: 「城市道路發生事故,千萬別撞中間護欄,比撞車還危險」。
前段時間,發生了這麼一起交通事故,一輛白色的賓士跑車行駛在路上,由于是轉彎,司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加之車速過快,最終撞上了道路中間的護欄。脆弱不堪的護欄,在經過汽車的碰撞後立馬被分解,變得支離破碎,而其中的 一根鋼管順勢就直直地[插·入]了汽車前擋上面,事後來看,如果當時鋼管再往右稍微偏一些,駕駛員腦門得當場開花,所幸這場事故無人員傷亡。
這場事故讓人不寒而慄,但這已經不是護欄第一次出事。 時間回到2018年,寶馬新Z4全球首撞。一輛未上市的路試車撞上了道路護欄,直接導致了車輛報廢,一時間也是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有人感歎可惜,有人誇讚寶馬的行銷。不過這場事故給小編印象最深的卻是護欄。事故中,護欄分解後的鋼管穿過了汽車前臉的鐵皮[插·入]了寶馬Z4的發動機倉,從照片來看鋼管應該沒有進入駕駛艙,所幸這場事故也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以上兩位車主都是比較幸運的, 還有一些不幸升天的,逝者已逝,小編也就不提了。前車之鑒之下, 如何避免和預防才是我們應該討論的。汽車的工業發展到如今已經有一百餘年的歷史了,工藝、技術、安全相對來說愈發的成熟。在一些碰撞試驗中,許多優秀的車型,也確確實實的極大地保證了駕乘人員的安全,但是面對這種肢解後的護欄卻顯示蒼白無力。
看到這裡我們不禁思考, 這種危險的護欄何談為了道路安全呢?為何不取消這種護欄,這種護欄為何能取代 雙黃線的作用?費財費時費力地在城市城市的各個角落裝上這麼一個坑車坑人的東西又是咋想的呢?在說非裝不可之下,就不能採用 一些偏軟材質的一體護欄嗎?而且這種一體護欄也不是開創先河,更不是劃時代之作,很久之前南京市都已經陸續開始了更換。
其中內情到底如何,小編作為一位普通群眾不得而知。作為一名車主,我們無法決定護欄的去留,但是我們在日常行車中一定要注意。 三條車道走中間,兩條車道時儘量開得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