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對于一名司機來說,如果不知道合理運用發動機制動,那真不算一名成熟的司機。發動機制動如果用好了,不僅可以降低油耗、延長刹車壽命,有些情況下還能提高行車安全性和舒適性。我們在文章裡經常提到發動機制動,對于老司機來說這都是小菜一碟,早已用到出神入化。有些新手雖然也大概了解一些,但也只是知道個皮毛,實際應用上仍然有短板,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讓這部分新手朋友也能充分了解並合理運用發動機制動,讓大家都成為技術嫺熟的老司機,共同提高我們的出行效率和安全。
什麼是發動機制動
如今的發動機都是電腦控制噴油的,非常智慧,在行駛中帶擋滑行時如果你把油門完全鬆開,只要發動機轉速高于一定值,那麼發動機控制電腦就會停止噴油,讓驅動輪反拖著發動機轉動,此時你看著轉速表仍然有顯示,但這個轉速並不是發動機自己驅動的,而是靠驅動輪反拖的。
由于發動機轉動時有很大的阻力,所以這個阻力就會施加到驅動輪上,阻礙車輛前進,這就叫做發動機制動力。
想要有發動機制動力,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行駛中完全鬆開油門,這代表當前不需要動力了,發動機電腦才會考慮停止噴油。
(2)帶擋滑行,手動擋車不能踩離合,這樣驅動輪與發動機之間才有硬連接。
(3)滑行時發動機轉速高于一定值,這個值叫做「恢復噴油轉速」,一般不同廠家設定值不同,有些廠家設定為1000轉,有些設定為1200轉或者更高一點,但普遍都在1500轉以內。帶擋滑行時如果發動機轉速高于恢復噴油轉速,那麼發動機電腦就一直不噴油,只有轉速下降到恢復噴油轉速時才開始噴油。
比如你的車發動機轉速低于1100轉開始恢復噴油,那麼在行駛中只要發動機轉速高于1100轉,你完全鬆開油門帶檔滑行,發動機就立馬停止噴油,進入發動機制動狀態了。
發動機制動力的特點
發動機制動力有如下幾個特點:
(1)擋位越低、發動機制動力越大
這主要是各擋位傳動比不同導致的。
比如上圖,為了簡單明瞭,我只做了兩個擋位,1擋和2擋,它們都是小齒輪帶大齒輪,有減速增扭的作用。其中1擋大齒輪與小齒輪齒數比為4:1,2擋為1.8:1,也就是說1擋可以把發動機扭矩放大4倍,2擋可以把發動機扭矩放大1.8倍。
在發動機制動狀況下,發動機停止噴油,從動力源變成了阻力源,所以1擋仍然會把阻力放大4倍,2擋會把阻力放大1.8倍,相比而言肯定是1擋產生的發動機制動力更大。這就是擋位越低、發動機制動力越大的原理。
(2)發動機制動持續時間是有限的
一般發動機制動在持續3-5分鐘後不管轉速到沒到恢復噴油轉速,發動機控制電腦都會暫時恢復一段時間的供油,這是為了保持穩定性而設定的,就怕停止噴油的時候萬一哪個部分出問題了,等真需要恢復噴油時就來不及了。另外 在發動機制動階段火花塞也是在持續工作的。也是保證穩定性,比如有些車噴油嘴密封不嚴,會導致汽油持續進入氣缸,火花塞持續點火可以把這些汽油燒掉,如果火花塞不工作了,這些汽油會越積越多,最終導致氣缸裡混合氣過濃,等真需要復原點火的時候火花塞就點不著了。
(3)發動機制動力非常有限
發動機制動力 說到底還是發動機自身運轉的阻力,這個阻力對于普通人來說確實不小,畢竟沒人能徒手把發動機搖到幾千轉。但是對于高速行駛中的汽車來說這點阻力就沒那麼大了,日常行駛中 輔助性控制一下車速還可以,想要當刹車那樣用是肯定不行的。
發動機制動的應用情景以及好處
弄明白原理以後,我們就要來「紙上談兵」了,咱們就聊聊日常駕駛中哪些情況下可以用到發動機制動。
(1)長距離下坡時
不管你知道或者不知道,這都要提一提,因為長距離下坡時用好發動機制動真的非常有用。
首先可以利用發動機制動穩定車速,讓汽車不會越滑越快,你就不需要頻繁踩刹車了,這樣不僅避免刹車過熱,還節約刹車片、刹車盤。而且在滑行的全過程中發動機一滴油都不消耗,不僅如此汽車的動能還能反拖發電機免費給你發電,如果是夏天開空調的話還免費幫你驅動空調壓縮機,怎麼看都划算,如果不掌握這個技能,你說是不是你的損失?
另外要記得發動機制動的一個特點: 擋位越低制動力越大,所以根據坡度、車速選擇合適擋位可以提高發動機制動效果。
(2)行駛中,合理預判配合發動機制動,省油還平順
這個技能如果用好了不僅能降低油耗,還能減少刹車磨損、提高平順性。但一定要注意,是預判和發動機制動配合,才能有這樣的效果,缺一不可。
有些司機開車只看眼前,我走哪個道就看哪個道,對其他范圍內的交通狀況不敏感也不關注,這樣開車非常累,而且非常不安全,也很難實現經濟、平順的駕駛。比如汽車要經過前方路口,眼看路口內有一輛電動車要橫穿馬路,這些司機對這個不敏感,還跟沒事人一樣,只管踩著油門往前走,結果到路口時那輛車也沖了出來,沒辦法只能踩刹車避讓了。
而老司機開車那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恨不能把所有路面資訊都收入眼中,路面各種細節都能被他敏銳地察覺到。還是快到路口了,路口內有電動車要橫穿馬路,老司機會提前預判並鬆開油門利用發動機制動稍微降低一下車速,等電動車過去以後繼續踩油門行駛。在這個過程中沒踩一腳刹車,而且發動機制動的時候是不燒油的,再加上發動機制動力相對平緩,車內乘客也不會覺得不舒服。老司機開車穩就是這麼來的,有時候坐一趟車就能判斷是不是老司機那真不是吹的。
(3)接近路口、彎道、學校等複雜路段時
老司機在開車經過路口、學校、商業區等人多、車多、交通複雜的路段之前都會下意識地鬆開油門利用發動機制動讓車輛開始緩慢減速,等到達路口複雜路段時車速已經處在相對安全的范圍內了,就算有突發情況駕駛員也有充足的時間去採取措施。
而有些司機沒有這個意識,沒發現情況就一直踩著油門行駛,等到跟前發現有情況時車速偏高了,輕則需要重刹,影響舒適、增加刹車磨損。重則可能來不及刹車從而導致事故。
(4)看到讓行標誌、人行橫道時
在行駛中發現讓行標誌、減速標誌、施工提示、人行橫道時不管路況如何,都要有意識地鬆開油門,利用發動機制動控制一下車速,做好減速刹車準備,別看當時沒什麼情況,或許下一秒就有突發狀況,提前減速可以讓你更從容地應對 。
(5)積雪、泥濘路段
雪地、泥濘路段車輪附著力非常小,這時候刹車效果差,而且刹車力度掌握不好的話非常容易導致車輪抱死從而觸發ABS,而附著力小的路面上ABS會嚴重影響制動距離。而發動機制動力相對小一些,不像刹車那樣突兀,再加上發動機制動時車輪在一直轉動,所以在低附著力路面上發動機制動反而不容引起車輪抱死。因此在積雪、泥濘路段行駛時可以提前觀察預判路況,然後多用發動機制動提前限制車速,這樣可以提高行車安全性。
以上內容雖然我儘量以實際駕駛為出發點去描述,但畢竟文字的表達力和實際操作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大家要在理論的基礎上多親自實踐、體會、揣摩,嘗試幾次後我相信大家都可以輕鬆掌握發動機制動的技巧,提高我們的駕駛水準,讓我們出行更加順心、輕鬆、安全,讓你對駕駛的感受從緊張變為享受。